风险因素逐步积累 玉米价格正在接近拐点
发布时间:2016-11-13 来源:
11月10日,连盘1701玉米期货继续大幅上涨,盘中最高触及1633元/吨,最终收于1623元/吨,日内涨幅达3.11%,持仓量锐减13万手,这是在时隔近5个月之后,期货价格再次回到1600元/吨之上。从基本面推升因素看,本轮铁路、公路及海运运力全面吃紧,玉米运输难题持续且运费上涨显着,物流障碍将涨价情绪发挥到极致。和期货价格相比,现货价格目前更多是维持自新粮破位低开以来的升势。由于粮质参差,抵港成本已经呈现明显区域性分化特征。
市场对玉米价格的走势判断分歧已久,但从未像此刻清晰。很显然中国玉米临储2.3亿吨的结转库存和2亿吨的新产库存危机,正在逐渐被天气、物流和补贴政策这些因素所稀释。即便如此,仍没有人能够十分肯定市场价格将以此为基点,开启并夯实重新上涨之旅,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聊到的几个方面。
农户惜售情绪缓解
据最新售粮进度调研数据显示,东北整体售粮均值目前已经接近15%,同比下降9%。一方面因今年秋季降水较多,农户收割活动推迟15-20天左右;另一方面,开秤价格偏低且遭遇减产,开秤初期农户惜售情绪较浓;但此后国家补贴政策和购销贸易活动增加,基层价格逐渐回暖。以东北价格洼地德美亚玉米为例,当前潮粮收报已由最低0.37元/斤,涨至0.45元/斤。而且玉米补贴政策对收益也有一定补充,农户处逢高出货现象持续增加。传统春节前出售玉米的习惯仍然存在,这预示着11月中旬之后,东北将迎来上量高峰。
企业上量采购谨慎
东北企业加工补贴于近日陆续落地,每家企业根据补贴费用与产品销售情况,确立了各自收购价格。虽然短期可以不必纠结于当前收购成本,但由于淀粉和酒精等下游需求没有明显支撑,所以得到政策补贴,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肆无忌惮的增加库存。相反,日收购玉米在3000吨以上的部分企业,仍在需要谨慎的控制着粮质和备货节奏。
压港凸显传导压价
截止到11月4日,北方港口总库存回升至接近260万吨,同比增加38.8万吨,其中贸易库存超过80万吨。因部分船只转向长江航向发运煤炭,导致北方港口船只减少,疏港周期拉长,在已经开始大量集港的背景下,库存积压问题已经凸显,锦州港已经出现压港现象,粮等船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后续集港操作,而压港倒逼贸易商只能通过价格调整,控制集港的流速和流量。10日,北方收购价格已经鲜有1720元/吨收购高位。
贸易主体参与谨慎
2016年是东北调整玉米收购政策的第一年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玉米购销最大的不同是粮库不收临储玉米。基层调研不难发现,目前除有轮换任务挂牌收购的库点之外,东北玉米收购主体主要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。这与往年粮库是收购主体形成鲜明对比。但运输成本提高和运力分布不均,不但吃掉了贸易商的利润空间,也让贸易商无法及时有效的和需求客户形成对接。部分贸易商还在等靠玉米政策收购或是转粳稻收储,缺乏参与主体和外流活力,加上盈利空间狭窄,参与程度较低,整体参与收购仍然谨慎。
低库存战略成常态化
从需求角度看,销区加工企业影响最大的是运货车皮异常紧张,中小贸易及饲养散户发粮困难,部分销区企业甚至出现缺货情况,紧急调粮只能领原料进厂价格只上难下,而当前养殖户对未来行情也不太笃定、积极性不高,产品销售市场竞争加剧,中远期玉米偏弱预期制约用粮企业采购补库进度。9月新粮陆续上市以来加工企业整体维持以销定产的低库存配置,小单快走,随用随采。
消费高峰旺季未至
国内生猪价格整体处于窄幅震荡状态,生猪出栏供应相对稳定,局部供应量偏紧,但受市场需求尚未明显恢复,持续看涨情绪也略显乏力;市场鸡蛋供应有所增加,但经销商走货一般,预计短期内鸡蛋价格保持弱势运行;深加工方面淀粉价格整体持稳;下游观望氛围较重,企业多按需采购,企业多执行前期合同订单为主。预计短期淀粉价格走势偏稳。
综上,由于今年没有其他助力消化大量的新产和结转库存,即期流速越低,未来供应压力反而越大。整体看,这番由物流、天气和政策情绪推升的行情,正在因为上量的持续增加以及运力的缓解而接近尾声,价格调整已然成为大概率事件。建议市场各方,谨慎追涨,慎重对待即将带来调整波动,而农户在当前市场价格下考虑尽早变现,规避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。